大家好,关于嫁接葡萄苗管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,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嫁接葡萄苗管理技术视频的知识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!
本文目录
[One]、葡萄嫩枝嫁接技术
〖One〗、硬枝嫁接硬枝
硬枝条接到砧木的硬枝上面,硬枝嫁接硬枝的方式一般是〖One〗、2月份的时候进行的,那个时候葡萄还没发芽,只需要把剪切下来的硬枝条嫁接到砧木的硬枝条上,裹上胶布绑紧。这种嫁接的优点是发芽早、生长快、生长量大。
〖Two〗、硬枝嫁接绿枝
嫩枝条接到砧木的硬枝上面,一般是在〖Five〗、6月份的时候进行,接穗用的是嫩绿的枝条,把接穗接到砧木上的一硬枝条上的,用胶布裹住绑紧即可。
[Two]、葡萄嫁枝方法
劈接
同普通劈接法。对露出接穗上端的伤口和叶柄、卷须伤口,用薄膜封口保湿,形似戴帽。
长切接
同普通切接,充分利用葡萄节间长度,创造较大的愈合面。在接穗较宽一面的1/3处,用双面刀片自下而上平直光滑削至芽(节)部,砧木相应,穗砧紧贴包扎即可。
芽接
芽接在砧木新梢的节间,节间平直光滑,容易嫁接。在5月中旬接芽,6月上旬芽长4厘米、2片叶。也可把接芽接在砧木的芽位上,以芽换芽,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好,此法对砧木新梢生长和结果影响不大。
[Three]、嫁接葡萄苗第一年怎样修剪
嫁接葡萄苗第一年修剪,需要去除侧枝、修剪主干长度、清理枯死部分,同时保持整体形态。
1.去除蔓延生长的侧枝。葡萄苗的侧枝容易蔓延生长,影响主干的生长和营养供应。因此,在栽种后的第一年,应该将不必要的侧枝及时修剪掉,保留主干。
2.修剪主干的长度。在原有的主干上,比较好保留3-4个腋芽,并剪去其他部分。同时,控制主干的长度,不宜让它过长,一般约30-40厘米左右即可。
3.去除枯死或病变的部分。葡萄苗生长过程中,可能会出现一些枯死或病变的枝条和叶子。这些部分会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和健康,因此需要及时清理。
4.保持整体形态。修剪时,应注意保持葡萄苗的整体形态和均衡性。不能过度修剪,也不能过于保留,要根据葡萄苗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修剪。
[Four]、葡萄枝接和芽接的方法
葡萄树的嫁接方法〖One〗、绿枝劈接法
选取带有1~2个芽苞的贝达作砧木,砧木的新梢达到半木质化时,在6月中旬后就可以进行嫁接,嫁接的时间控制在一个月内m7xun中旬后不再适合嫁接。
去掉砧木底部的芽眼,保留3~4片叶子,将上部横切截断,在横断面上呈90度竖切开2~3厘米长的口子;选取与砧木粗细相当的,成熟度也差不多的葡萄的枝条作插穗,将芽的下方0.5厘米处的两侧削成2.5~3厘米长的斜面,切口呈楔形,切面要道口要平滑;将削好的插穗迅速插入砧木的切口中,将两者的形成层对齐,然后用薄塑料条从借口的下端往上缠绕,知道接穗的道口以上,芽以下的位置,再缠回下方打结。
嫁接后套上塑料袋,保持接口处的温度和湿度,十天左右去掉即可,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。嫁接后及时浇水和除去砧木上的萌蘖,同时,保留一枝新梢,去掉其他的以保证接芽萌发和生长所需要的养份。新梢长到约1米长度时,要开始摘心,保留一片叶子,去掉其他叶片和副梢,在6月和7月份之间,追施一次氮肥,每10~15天喷一次波尔多液,促进枝叶的生长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,8月施一次氮肥或草木灰即可。
〖Two〗、绿枝芽接法
葡萄树的绿枝芽接法适合在7~8月份,新梢半木质化时进行,这个时期,芽眼比较容易掰下。嫁接要选取充实饱满的冬芽,保留主芽去掉副梢,用专用的芽接刀在芽的上部横切一刀,约1.5迷离的长度,深度达到看得到里面的木质部分;然后将芽的两侧0.5厘米处,芽的下方1厘米处之间的位置切成盾形,掰开芽片;在砧木上的芽上也做同样的处理,之后将鸦片放在砧木的切口中,两者紧密吻合,用塑料条缠好接口,加速其愈合。
20天左右将塑料条解除,待芽上长出5~6片真叶时,就开始摘心,以保证接芽的营养供应,使其充实饱满。冬季上冻前,要做好御寒措施。第二年春节开春后,剪截接芽上方2~3厘米的枝条,促进接芽更好的萌发生长,管理时除去砧木萌蘖。
[Two]、葡萄树的嫁接的注意事项〖One〗、时间
上面葡萄树怎么嫁接中,介绍了两种嫁接法和时间。葡萄树一般从5月底开始,到6月底结束,这一个月是嫁接的比较好时间,6月之后也可以嫁接,但是,晚接苗抽生的枝不成熟,不木质化,影响嫁接的成活率。另外,嫁接在晴天进行,嫁接前3天,将苗圃浇一次水,三天后的上午9点~下午6点嫁接,雨天或是有露水的天气不适合嫁接。
〖Two〗、嫁接操作
选取的砧木苗的粗细和插穗的粗细和生长周期要差不多,都要求是半木质化的枝条;嫁接时尽量就地取材,切好或是切下的插穗要及时的进行嫁接,如果距离就比较远,要使用广口保温瓶贮运,保持插穗的温度和湿度。
OK,关于嫁接葡萄苗管理和嫁接葡萄苗管理技术视频的内容到此结束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声明: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77788832.com/Es4bmREMrR8L.html